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正文

阿斯巴甜“风波”再起,专家称配料表更短更健康仍是趋势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刘延正)据路透社6月29日消息,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声明称,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或将于今年7月首次被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将展开进一步的检测和风险评估,将于7月14日发布结论。

6月29日晚间,元气森林就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元气森林可乐0糖0脂0卡0阿斯巴甜,且全线产品均不含阿斯巴甜”;奈雪的茶也表示,从去年底开始,自家全部产品都已经开始使用天然代糖“罗汉果糖”。


【资料图】

Today便利店紧急宣布,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将下架包括零度可口可乐在内的九款含阿斯巴甜产品。

Today便利店宣布,将下架九款含阿斯巴甜产品 图片来源:Today便利店

由于甜度是普通蔗糖的200倍,且热量几乎是零,也没有糖精那样的苦味,阿斯巴甜(化学名为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替代蔗糖,用于无糖饮料、口香糖、酸奶等食品中。零度、轻怡等无糖可乐都使用阿斯巴甜这一人工甜味剂作为甜味来源。这一判定如果属实,将会对饮料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2022)》指出,甜味剂的安全性基于严格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已得到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地区权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和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肯定,且结论均为按照相关法规标准使用甜味剂。专家指出,未来饮料配料表干净、使用天然代糖是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表示,科学技术的贡献显著增加是饮料产业新发展的重要特征,新科学新技术不断应用到饮料研发、生产、市场等多领域和多环节。科学技术不仅改变饮料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在改变着饮料产业的发展模式和饮料企业的管理模式。

人工甜味剂是目前市场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量最大的甜味剂类型,能够以较低价格成本提供较为良好的甜味口感。

为什么甜味口感如此重要?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研究表明,人的舌头、上颚、食道上部都有甜味接收器,能捕捉最细微的甜味。就连刚出生的婴儿,对糖也趋之若鹜。因为甜味会刺激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之后它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刺激神经末梢让人感到兴奋,从而会对它产生更多的渴望。嗜甜是人的生物学本能,几乎所有人类从出生起都表现出对甜味的强烈兴趣。

在无糖饮料领域常见的人工合成甜味剂包括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等。但是关于人工甜味剂的安全性也一直饱受争议。在早期,糖精就曾被多个国家“拉黑”,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逐渐被论证。1991年,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撤销禁用糖精提议。2010年,美国环保署将糖精从有害化工品名单剔除。2022年3月下旬,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PLOS Medicine)期刊上的一篇文章就称,一些人工甜味剂如阿斯巴甜、安赛蜜与癌症风险增加相关。尽管这篇文章强调,需进一步研究才能确认其风险,但还是被广为传播。此次路透社的消息再次对人造甜味剂的安全性提出质疑。

事实上,人工甜味剂中存在安全性争议的不只阿斯巴甜。比如,甜蜜素在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已被全面禁用,我国则存在使用量限制。

人工甜味剂从未间断的质疑,使天然甜味剂获得快速发展。1970年,日本开发出甜菊糖苷,此后在全球扩散使用。1995年美国FDA批准其为“膳食补充剂”;1990年,赤藓糖醇在日本上市,1997年通过FDA认证,目前已有多个60国家批准使用,近年来受国内元气森林的低糖/零糖饮料拉动,国内需求爆发式增长;罗汉果甜苷在1995年和1996年相继通过美国与中国审批,广泛用于饮料、调味品和糖果中。

近年来,人工甜味剂的占比逐年降低,天然代糖有取代人工代糖的趋势。根据英敏特数据库对2010-2020年代糖产品全球终端消费市场数据显示,十年间,人工代糖在全球市场的占比从91.84%下降至70.59%,天然代糖则由8.16%提升至29.41%。来源于植物的天然甜味剂成为更多“无糖”产品的优选。常见的天然甜味剂包括赤藓糖醇、甜菊糖苷、罗汉果苷等,而在10多项甜味剂的评比中,赤藓糖醇安全性最高。

随着消费升级和对产品本身的追求,元气森林等众多国产饮料开始使用赤藓糖醇等糖醇类的代糖,用于饮料的主要甜味来源。在无糖可乐市场,元气森林可乐没有使用市面无糖可乐应用最广泛的阿斯巴甜,而是使用赤藓糖醇等天然甜味剂。这种差别也决定了元气森林可乐的价格“偏高”——赤藓糖醇的成本远高于阿斯巴甜,但更为健康。

关于糖的争议由来已久。20世纪60年代,营养学家、医生和研究员们陆续发布研究,指出糖可能造成糖尿病、肥胖等疾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对糖与健康关系的证据分析也表明,添加糖的危害证据综合评价为B级,即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可增加儿童、成年人龋齿的发病风险,以及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生风险。近日,新加坡饮料强制标签一事再次受到关注。

自2022年12月30日起,新加坡标志计划(Nutri-Grade)正式生效。根据Nutri-Grade分级法,饮料可被分为“A”“B”“C”或“D”四个颜色等级。其中A级的糖分和饱和脂肪含量限值最低,D级的糖分和饱和脂肪含量限值最高。等级为“C”或“D”级的饮料必须在包装正面贴上Nutri-Grade标志。评级为D级的饮料禁止发布广告,在零售终端的店内广告也必须显示Nutri-Grade标志的图标。

所有拟在新加坡零售的Nutri-Grade饮料,不论等级,必须标注营养成分表。评级为C级和D级的饮料强制性要求标注Nutri-Grade标志,而较为健康的A级和B级饮料可自愿标注Nutri-Grade标志。

阿斯巴甜和“强制标签”只是当下人们对饮料行业关注的一个缩影。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王旭峰表示,希望消费者们更关注食品饮料的配料表,未来的配料表变短、变干净仍是国产饮料品牌的终极追求。

标签: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