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的逐步回升,预示着“考验”身材的夏季正慢慢临近。眼下,瘦身减肥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共同心声。对于不少很难做到既能“管住嘴”又能“迈开腿”的人来说,市场上众多号称能“躺瘦”的代餐食品,成了心头好。
日前,江苏市场监管部门发文提示,目前市场上的代餐食品缺乏国家强制标准,导致代餐食品行业不可避免地存在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过度营销等问题。
相关食品专家强调,代餐食品不可长期食用,而且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吃。
代餐食品种类繁多尚无强制性国家标准
代餐又叫替餐食品,顾名思义就是取代部分或者全部正餐的食物。常见的代餐形式有代餐粉、代餐棒、代餐奶昔以及代餐粥等。起初,代餐是供病人食用的,比如一些术前术后无法正常饮食需要营养支持,或是咀嚼吞咽功能有障碍的人群,后来逐渐在健身圈掀起热潮。
代餐食品究竟有多火?
在某电商平台上,记者输入“代餐”两字,页面显示出代餐奶昔、低卡餐、果蔬粉、鸡胸肉、纤维粉等约十种代餐产品,售价从十几元到数百元不等。其中一款显示“行业销量前10”的某品牌黑芝麻糊核桃黑豆粉,产品介绍其“不添加色素,不添加香精,不添加防腐剂”,累计热卖200万+;另一款显示为“健身房专供款”的0脂肪无蔗糖全麦面包,月销量也是高达20万+。据世界权威调研机构欧睿国际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代餐市场规模达到571.7亿人民币,预计2022年将达到1200亿人民币,中国也是全球增速最快的代餐市场。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截至目前,代餐食品并没有明确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大多数冲调类代餐食品基本上都按固体饮料的标准生产,另外一些产品则按糕点、方便食品的标准生产,但在配料中会使用一些低脂的粗粮替代面粉,同时提高膳食纤维,增加饱腹感,产品包装上会备注“低糖”“低脂”“低热量”等。
代餐食品是减脂“工具”
不宜长期食用
代餐市场风生水起,代餐食品真的能达到瘦身效果吗?在帮助减肥的同时,代餐食品能提供正常饮食带来的营养和能量吗?
日前,省市场监管部门发文提醒,代餐食品不能完全代替正常饮食满足身体营养的需求,只是减脂过程中的一个“工具”。而减脂的效果,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个体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态度,如果吃了代餐,但还是管不住嘴、迈不开腿,则仍然很难达到瘦身效果。
另外,在不同的代餐食品中,维生素、钙、镁等营养素的含量也各有不同,如果长期单一食用同一种代餐食品,极易造成营养不良。
省食安委专委会委员、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导师孙桂菊强调,代餐食品的食用是以控制体重为目的,有时间性,可间断食用,但不宜长期食用,并非人人适合。在她看来,目前市场上有的代餐在强调低能量的同时,却并未强化营养素,所以营养素含量偏低,往往会引起膳食营养素的缺乏。她建议食用者体重达到一定理想范围后,应恢复正常饮食,适当控制能量和增加运动,多吃膳食纤维,做到能量平衡,以维持健康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