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正文

“双减”背景下 昆明中小学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涵

截至目前,“双减”政策已推行超百天。记者走访了昆明多所中小学发现,劳动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及家长的关注。但是,多个问题接踵而来:“双减”背景下,学校如何规划、开发劳动课程?怎样因地制宜解决学校劳动课场地问题?怎样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并鼓励其参与劳动?走访结果显示,与“双减”前相比,昆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了明显提升,许多学校跳出了“劳动教育就是体力劳动”的思想约束,将劳动教育与科学、手工等课程进行了创新融合,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涵。

建劳动实践基地

两亩土地

种出丰收喜悦

近日,在云大附属会展学校劳动实践基地里,师生们迎来了丰收。在两亩多的土地上,师生们种出了茄子、番茄、青椒、玉米、苤蓝、南瓜等作物。

云大附属会展学校面积不算太大,这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是个挑战。“今年3月,官渡区教育体育局到学校开展调研工作后,就请六甲街道办事处协调选址学校劳动实践基地。最终,学校旁边的一块空地成了劳动实践基地。”该校执行校长樊静萍说,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劳动,趁着“双减”背景下课业负担减轻,学校决心要让学生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培养勤俭、奋斗、奉献的美好品质。

自从该校的两亩土地3月底开荒后,学生们轮番到地里清理石块、开垦、播种、灌溉。“小苗长得很快。小菜园被我们改造后,比学校小花园还好看。”初二(2)班学生冉悦君在观察日记中写道。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学校还让他们把收获的蔬菜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将其做成一道菜,共同体会丰收的喜悦。”该校德育处主任谭文梅说。对此,一位家长表示,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给了孩子很多启发,成了孩子的“好老师”。

设劳动技术课程

劳动和数学知识

生动结合

劳动只是“出出力、流流汗”吗?云南师大附属七彩云南小学的劳动教育示范案例回答了这个问题。该校除了带学生到校外劳动教育基地播种、浇水、施肥、采摘外,还开展了有特色、多维度的劳动技术课程。

该校德育处副主任宋瑶介绍,学校一至六年级均开设了劳动技术课程,每个年级每周开设一节,涉及科学创新、气象观察、扎染等内容。选用的教材是《云南省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实验课本》,由数学老师兼任劳动技术课教师。学校会根据每个年级孩子的特点设计课程,例如为五年级的学生设置了《风筝制作及放飞》《十字绣体验》等课程。五年级数学老师陈格格说,他们将数学课程中的《位置》章节与《十字绣体验》进行有效结合,让同学们在绣的过程中,加深对列、行等位置概念的认识。

狼尾蕨、花椒叶、唐松草、牵牛花叶……在该校六(4)班的班级文化建设墙上,挂满了同学们在劳动实践课中做的植物书签。“树叶要先收集,然后去除它表面的脏东西,再用吸水纸把它的水分吸干,最后把它压在厚厚的书里。几天后,再用棉签胶水轻轻涂在叶片的背面……”说起书签制作,王同学如数家珍。

此外,该校还设计了《家校共育手册》,将劳动教育纳入其中,要求学生每天完成一项家庭劳动,由家长做出评价。同时,学生在中午及下午各打扫一次教室及学校指定卫生区域,保证在校劳动时长。这些举措推行后,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支持。

劳动教育创新

创新实验室

让学生有发明灵感

“我理解的劳动教育不只是让孩子在家做饭洗碗、收收书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们还应该利用学校课程,五育融合,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发明创造。”云大附中西林分校执行校长谭永惠说,劳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体力劳动层面,特别是“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更应该让学生理解劳动蕴含的创造、创新价值。

一直以来,云大附中西林分校将劳动教育课融入“体悟式”综合实践课程中。学校进行的素养、实践与探究课程等,均与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学校邀请了非遗项目传承人——滇式风筝传承人朱家祥、面塑传承人梁俊利和剪纸传承人高庆到学校教学,让学生接触、认识非遗项目。同时,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建模大赛、COP15短视频大赛等。“通过劳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将劳动教育融入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才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谭永惠说。

在云大附中,这样的劳动教育创新课程比比皆是。云大附中一二一校区探索将劳动教育融入社会服务。例如,由该校团委老师指导、学生创办的UDP志愿者协会,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端午节包爱心粽子送一线劳动者、云南陆军讲武堂讲解实践、进盲哑学校和敬老院献爱心、看望白血病儿童、到海埂大坝进行环保宣传等社会公益活动。该协会会长谢依陶同学说,为了让平常的劳动彰显不平凡的价值,他们一直秉承着服务社会、奉献青春的精神,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今年9月,第七届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赛,大赛设立萌芽赛道(参赛选手为普通高级中学在校学生),昆一中4名同学的两个项目斩获一等奖,分别是航天员舱外航天服内排泄物收集处理太空裤、协作式智能发卷机器人。这些同学展现出的动手能力,刷新了公众对传统劳动教育的认识。本次大赛获奖学生之一——高三理(13)班张恒志同学表示,团队从劳动中获得发明灵感,从劳动中得到实践。在学校的创新机器人实验室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在赛场上,互相鼓励,共创佳绩。本次比赛让团队不仅体验到了头脑风暴的快乐,也让同学在劳动中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声音

让学生体会到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快乐

随着时代的变化,青少年生活、学习环境与上一代人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应该如何认识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育人内涵呢?

云大附中校长刘卫华说,劳动课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起重要作用。云大附中的校训是“读好书、交好友、行远路、做大事”。一直以来,学校通过校内的劳动课程与课后的劳动作业,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与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育人的内涵更为丰富,要让学生通过劳动教育活动,体会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快乐。

云南师大附属七彩云南小学校长彭文冲说,传统劳动教育侧重教授学生与劳动有关的知识、技能、方法等,却忽视了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思维等更深层次素养的培养。该校的劳动教育课通过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经过近7年的实践及研究,以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为核心,对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进行全面建构。不仅让学生增长知识,增强才干,还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净化了他们的心灵,美化了他们的生活。

标签: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

资讯播报